
走进金龙铜管集团的生产车间,机器轰鸣声中,一块块铜板仿佛被施了魔法,经过熔铸、轧制、联拉、退火等复杂工序,变成一根根不同规格的精密铜管。
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,这家总部位于重庆万州区的传统制造企业,却实现国际市场份额的逆势飘红——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的16.19%上升至2018年的18.39%,继续保持工信部认证的全球铜管市场占有率第一。
精密铜管被称为空调等制冷设备的“血管”。1990年,仅成立三年的金龙集团濒临倒闭,于是从芬兰引进精密铜管生产技术,将科技含量更高的精密铜管当作“救命稻草”。
但事与愿违。此项技术引进时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,实际操作中成材率仅40%左右,远远落后于日本企业的70%,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。
“濒临倒闭的困境,倒逼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,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。”金龙集团董事长黄明说。
金龙集团设立科研创新基金、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,经过两年多的艰难探索,金龙集团率先研发出“二联拉”技术,一举摆脱困境。
在生产车间内,一个“大块头”正在不断“吐出”铜管。副总经理张建军指着它说:“我们在芬兰技术的基础上,增加了这项‘二联拉’技术,成材率从40%提升至80%。”
如今,金龙集团已拥有有效专利205项,其中“金龙工艺”(铜管高效短流程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)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依托自主创新优势,金龙集团市场份额持续攀升。2005年1月,金龙集团跃升为全球铜管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。
2014年,金龙集团又完成一项惊人之举:投资1亿美元的金龙铜管美国工厂正式投产。金龙集团成为第一家赴美设厂的中国精密铜管生产企业。
北美是精密铜管最大的市场之一。当时,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,对从中国大陆企业进口的铜管产品征收高达60.50%的反倾销税,这意味着金龙集团等中国企业将因税率过高而退出北美市场。
在部分企业犹豫不决时,金龙集团已在当地聘请拥有丰富经验的律师积极应诉。经过四年的反复拉锯,2013年6月,美国商务部宣布终裁结果:金龙集团输美产品反倾销税率为0.00%。金龙集团也是为数不多赢得“零税率”的企业之一。
如今,金龙集团又将目光向空调保有量远低于城市的农村市场转移;对外沿着“一带一路”走出去,计划到东南亚国家设厂,在气候炎热但空调保有量较低的东南亚、南亚国家拓展市场新空间。
另外,金龙集团也正努力摆脱对空调铜管的依赖。黄明指着一根手指长的小铜棍说:“这是集团自主研发的‘固液复合联铸贯通地线’,实现了铁路信号接地电缆的创新,它采用铜质外层,比此前广泛应用的塑料外层更环保,性能也将得到大幅提升。”
目前,“固液复合联铸贯通地线”已通过相关部门的性能认证,未来将成为金龙集团的业务新领域之一。
“只有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,在技术上拥有‘绝活儿’,面对复杂形势,冷静分析,未雨绸缪,才能实现逆势飘红。”黄明说。(新华社记者赵宇飞)
郑重声明:本文旨在为用户提供知识产权行业资讯,传播更多信息。图文来源于新华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,请第一时间联系更正、删除,谢谢!
028-86263083
0:00-24:00
访问我们微博了解更多信息
访问微博